生产工艺

对话海博思创舒鹏:储能行业洗牌加剧,将寻求规模与利润平衡点

出品 | 搜狐财经

“可以明确的说,不会(减慢),头部企业(现在)都是满产满销的销售状态。”

过往数年,海博思创业绩爆发式增长,从2021年至2023年,营收增长超8倍,净利润暴增38倍,并于2025年1月登陆科创板。

根据其上市后首份业绩预告看,2024年 “增收又增利”,实现营收82.7亿元,同比增长18.44%;归母净利润6.47亿元,同比增长11.92%。

经过前期快速扩张,在国内已占据较高市场份额的前提下,这家储能龙头2025年业绩增速是否会持续?面对搜狐财经的疑问,海博思创联合创始人、运营总裁舒鹏语气坚定且从容,透着一股自信。

“今年有预期的业绩目标,最终我们需要的这种目标规模肯定会全力去实现,但在过程中会尽量的去多做纯市场行为的订单,减少纯粹的低价竞争。”

“规模很重要,如果没有规模,就没有供应一线的集中优势;但在规模之外,海博思创更看重健康的发展。”过去两年,尤其是2024年,储能行业洗牌严重,在此情形下,他认为一家民营企业、特别是现在作为一家上市公司,海博思创要更加注重高质量的发展。

“我们会在规模和利润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。”他坦言,我们不会与行业同行拼规模、拼资金,而是“去跟一些价值观一致的企业合作,反而会觉得挺舒服。”

海博思创联合创始人、运营总裁 舒鹏

拓展细分场景,储能大厂第二增长点

根据标普全球“2024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”,海博思创在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排名中位列前三,在以累计装机和签约项目规模总和统计的排名中,海博思创位列中国大陆市场第一。

在此前提下,海博思创的市场空间提升度还有多少?

对话海博思创舒鹏:储能行业洗牌加剧,将寻求规模与利润平衡点

对于今年全球的储能市场舒鹏依然看好,再叠加海博思创在ESIE 2025上新推出的“智慧储能解决方案”,能够依托“储能+X”的全域融合模式在细分应用场景拓展,包括充电、油田、矿山、数据中心等,舒鹏认为海博思创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。

“每一个细分场景的规模如果被充分挖掘出来,都不亚于当前风电或光伏对储能的市场需求量。”

在他看来,储能不是拼积木,不是“你做能做5 MWh、我能做6MWh…”这样的无限比大,也不是“你用谁的供应商、我也买过来”的同质化竞争,这样最终会出大问题。

储能在细分场景的应用,本质上是打破了传统行业之间的信息差,一旦梳理清晰打包成资产包,收益率会迅速上升,也将形成行业壁垒。所以,当海博思创做了大量细分场景的应用,了解到不同行业的诉求差距时,真正的市场机会就来了。

据舒鹏分析,将来细分场景的合作,很多行业是有门槛的。“将来细分领域的储能应用,一定是头部企业的第二个增长点,而这样的应用场景,海博思创目前重点关注的至少有6至7个。”

海外市场增长快,但美国市场会很难

不仅如此,海外市场的增长,也是舒鹏的底气所在。

“对于海博思创而言,出海相对没那么难:一方面是我们三位创始人依然在一线,在美国有留学经历,并且在全球化企业有相关工作经验,没有文化壁垒;另一方面,我们在国内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,在应对国内市场的各种挑战和满足各类客户需求方面我们做的很好,相信在国外也可以。”

“相比一些储能大厂,职业经理人冲在前方,我们是创始人在一线,这种优势会体现在决策和执行效率上,在海外则会表现的更加明显。” 舒鹏进一步解释称。

对话海博思创舒鹏:储能行业洗牌加剧,将寻求规模与利润平衡点

谈及三个联合创始人的分工,他认为海博思创不仅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公司,也是一家三权分立的企业。“张博士(张剑辉)是公司的董事长、CEO,负责所有经营的把控;钱博士(钱昊)主管技术和生产;而我则是负责供应链和运营。”

“我们三人回国创业至今,已经将近14年,合作非常愉快,有分歧我们可以在办公室里争论,但一旦达成共识,出了办公室的门,这个事就这么干了。” 舒鹏补充道。

他将海博思创的出海,分为三个阶段:

第一个阶段,大规模招收有海外留学经验的应届研究生,进行培养后再送到业务一线上去,包括销售侧、供应链侧和工程侧等,实现从团队能力上的充分准备;

第二阶段,一些项目落地后,在海外陆续建立本土化团队,其中有本土华人,也有属地国家的公民。在此过程中,海博思创也在适应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冲击并不断成长;

第三阶段,欧洲、北美目前已经建立了本土化团队,并开始拓展东南亚和中东市场。

“海博思创在国内业务规模基数大,海外基数小,因此,今年预计国外的增速相对会比国内高,但在美国的关税政策下,我认为美国市场的增长预计会出现一些阻碍,不过欧洲在快速增长,东南亚、日本、中东也都很有潜力。” 舒鹏分析道。

国内储能玩家过多 短期内内卷仍是常态

随着行业内卷的加剧,反内卷的声浪也在上涨,对此舒鹏认为,在一个行业内,很少会看到(像储能行业这样)同时存在如此多巨头企业,所以储能行业短期内必然存在内卷。

对话海博思创舒鹏:储能行业洗牌加剧,将寻求规模与利润平衡点

对于行业的发展,他预判今年会呈两极分化,一些企业基于自身经营甚至生存的压力,必须要有流水,会陷入到(即便不是很好的项目也)不得不做的窘境。“会陷入低价竞争的旋律。”

另一部分企业则是注重价值创造,尤其是几家头部企业。“接下来,头部企业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,行业洗牌会加剧,行业会更加集中。”

在他看来,目前整个储能市场玩家过多,在此情形下必然会内卷,并将会是一种常态。

“但谁真正卷出了新商业模式,谁真正建立了行业竞争壁垒,谁就会胜出。”

聚焦至海博思创,在这种竞争中也有纠结,究竟是让自己的规模再上一个台阶,还是让发展的更稳健?过程中肯定有非常激烈的思维碰撞,终究还是要寻求一个健康的平衡点。

“每个企业在不同的过程中都是幸福和烦恼共存,但是我觉得海博思创整体上是幸福多一点,烦恼少一点。” 舒鹏总结道。

关键词: